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时刻,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为新入学的同学们提供宝贵的生涯规划指导,闽江学院附属中学特别邀请了福州市名城古厝设计院的六位专家莅临我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涯规划讲座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近距离接触古厝设计师这一职业,感受建筑家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与职业理想。
校领导热情接待
共谋特色办学新篇章
9月25日,我校副校长陈晖、副校长陈龙朱对远道而来的福州市名城古厝设计院专家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校领导强调,学校一直致力于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拓宽特色办学的外延,特别是在“育雷锋精神 筑生涯之基”的办学特色指导下,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视。此次专家的到来,不仅为学校带来了宝贵的知识财富,更为双方在系列课程构建上的长足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热烈响应
古建之美深入人心
本次活动得到了高一年段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报名十分踊跃。讲座在综合楼报告厅如期举行,由德育处副主任、团委副书记吴晓芳老师主持。
在讲座开始之前,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剑灵老师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同学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深入了解古建筑的魅力。

随后,福州市名城古厝设计院林煜宸工程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跟随林徽因——探秘中国古建里美的奥秘》的精彩讲座。


林老师引领同学们沿着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林徽因的足迹,从北京中轴线出发,一路南下至福州,深入了解了中国著名古建筑的惊世风貌。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图片展示,同学们领略并理解了古厝的四种美:结构美、材料美、装饰美和文化美。






现场同学们听讲认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总结讲话激励人心
传承文化自信
讲座结束后,德育处副主任、团委副书记吴晓芳老师做了总结讲话。

她援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坊七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古厝设计师、修复师等实际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职业群体,深入了解古建筑营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她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我,最终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强烈文化自信的中国人。
讲座圆满落幕
探美兴趣不止步
随着讲座的圆满落幕,同学们对古厝探美的兴趣却愈发浓厚。来欣赏同学们的各具特色的心得体会。
高一9班 林佳兴
中国古建筑之美,非独在形,亦在神。古构之韵,乃在与天地共融,因势利导,随形就制。
紫禁城中轴线,龙脉蜿蜒,太和门前,凤鸣九天。乾清宫里,金碧辉煌,天坛祭天,祈年殿中香火鼎盛,皇穹宇下,天人合一。
拙政园之秀美,园囿之内,山光水色,交相辉映;轩榭亭台,参差错落,山水相依,石桥流水,远香堂前,荷花绽放,见山楼下,竹影婆娑,美在自然。
佛光寺之风雅,殿宇神庙,巍峨壮丽,肃穆端庄,唐代风韵,祖师塔畔,白云缭绕。东大殿中,佛像庄严,榫卯结构,千年不坏,古意盎然。
福州古厝之烟火,闾阎民舍,简朴致用,映射民间巧思智慧。福州古厝,烟火气息,青砖黛瓦,马头墙高,雕梁画栋,朱颜映照。
天人合一,宇宙之观,古建筑中,玄关显现。人文之美,装饰之华,结构之巧,自然之妙,中国古建,韵味无穷,传颂千古。
高一1班 黄志铃
讲座引领我穿越时空,仿佛与林徽因同行,从北京启程,一路南下,途经山西、苏杭,最终抵达福州,共同追寻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建筑瑰宝。在这段旅程中,最令我动容的是林徽因与其丈夫的故事。面对日本建筑专家对中国古建筑的片面论断,他们没有选择沉默或接受,而是凭借着对古建筑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求证之路。在山西,他们终于找到了具有唐朝建筑特色的佛光寺大殿,这一发现不仅是对日本专家论断的有力反驳,更是对中国古建筑学家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
作为后辈,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求证的精神,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将中国古建筑的文化魅力与价值传承下去,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高一3班 卢奕晨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一场关于古厝的精彩讲座,在林老师的引领下,我逐渐沉浸于那四美交融的古厝世界。
我们仿佛化身为林徽因,亲身踏入了中国多处历史建筑区。每一步都踏在青石板上,每一眼都掠过雕花窗棂,它们无不彰显着人文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千年的古韵之中,感受着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讲师细腻地描绘了飞檐翘角的精巧与青砖黛瓦的古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那些历经风雨的砖瓦,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装饰美与结构美,在古厝的每一处细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它们如同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让我流连忘返。
这次体验,不仅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更激发了我对美的全新追求。我敬畏于古人们那巧夺天工的技艺,敬畏于那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的建筑,更敬畏于那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传承。这份敬畏感,将伴随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探索、学习和传承。
高一4班 李勤
中式建筑,作为美与情的完美结合,不仅承载着家常故事,更流淌着历史的遗迹。在这次讲座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古建之美。讲座先从美轮美奂、精巧绝伦的紫禁城讲起,再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园林,每一处都让我深感古人智慧的博大。通过这次学习,我领悟到,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当秉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道德观念,将保护古建、传承非遗视为己任,内化于心,共同发扬这一历史文明的瑰宝,为铸就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一6班 黄梦涵
古厝,作为福建独特的文化符号,不仅见证了家族的兴衰,更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者。每一砖一瓦、每一扇门楣,都镌刻着过往的故事和时代的印记。
在聆听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古厝已不仅仅是建筑,它们更是生动的历史和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古厝,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修缮,更是对地域文化历史记忆的尊重与传承。因此,我深感自己应当为保护和传承这份伟大的历史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高一7班 林奕辰
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古人智慧的凝结。
讲座特别触动我的是,古人视建筑为有生命的存在,与人同呼吸、共命运。木结构的选择,正是“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而屋顶的规格,如北京天坛的三重檐,更是古人对天的崇高敬意的展现。此外,古建筑上的脊兽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们不仅是镇火的水神,更承载着祥瑞的寓意,为古建筑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让我更加敬畏历史,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和发扬这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高一10班 许陈滢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讲座时间里,我欣赏到了多种建筑的风采。其中,最令我惊艳的是应县木塔。那座全木质的佛塔,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仿佛让人穿越回古代。它的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让我对他们的手艺充满了敬佩。
林老师的图片中展现的古建景色令人神往,我暗自决定,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亲自走进这些古厝建筑群,近距离感受它们的风光,亲身体验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这次讲座不仅让我对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实践探索的强烈欲望。
高一11班 陈思睿
参加完古厝讲座后,我深受触动,不仅深刻感受到了古建筑那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在心灵深处与这些古老建筑产生了共鸣。
古厝之美,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审美水平,更让我们在欣赏中增长了关于古建筑的知识。在福州话中,“厝”即“家”的意思,这使得古厝不仅仅是一座座历史的见证,更成为了承载了无数代人的记忆与情感的温暖港湾。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这次的讲座,不仅激发了我对古建筑等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让我深刻意识到,珍惜和传承身边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让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让这些古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我也将把这份对古建筑的热爱和敬畏,融入到我的生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
此次活动作为迎国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更为他们的生涯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学校将继续打造“育雷锋精神 筑生涯之基”的办学特色,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和生涯规划的机会,助力他们成长为有担当、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