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台缘 | 三次“变身”的田元帅,两岸最悠久的元帅庙祖殿

新闻资讯学术交流 来源:鼓楼文体旅 2023-11-16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福州作为闽都文化的发源地,借助“五缘”优势,榕台两地民间交流向来热络,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为进一步加强两岸人文交流与联系,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楼文体旅今起特别推出“闽都台缘”系列,盘点介绍两岸历史上重要的文物、名人、非遗等,为广大网友打造一扇独特的闽台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2023年4月,福州鼓楼区元帅庙保护修缮工程启动,历经半年,近日施工完成主体修缮围挡已撤,进入最后的验收阶段。


元帅庙是一座古老的宫庙,位于如今的元帅路,因其主祀田公元帅而得名,是海峡两岸有史可稽最悠久的元帅庙祖殿。福州田公元帅信仰民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福州元帅庙,旧处古枣园里,离三坊七巷也很近,门前原来有一条南北走向通达闽江的内河,两岸通称“元帅庙河沿”,1975年,河道被填平为路,因庙取名,称为元帅路。元帅庙地理位置比较独特,经济发达,社戏繁荣,宗教及民俗活动频繁,成为福州音乐斗坛、戏剧演出和道教活动的中心。


微信图片_20240106204114.jpg


据清代《闽杂记》考证,元帅庙始建于宋高宗年间,其名为“玄坛祠”。据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修纂的《八闽通志》称:“西河道院在眉寿坊内,元大德九年(1305)建,旁有玄坛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元帅庙主体建筑被严重破坏,仅存的部分一直被占用。近几十年来,各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经过努力,为元帅庙争取到了北侧一块走廊之地,面积120平方米,恢复了正殿、戏台、门厅等建筑和神像雕塑。殿中部分牌匾等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微信图片_20240106204118.jpg


元帅庙原庙为仿宋宫庙建筑,坐西朝东,占地500平方米,由戏台、谯楼、天井、主殿、后天井组成,四周封火山墙,沿街立面为五岳山墙。此次修缮设计参考建筑原形制进行复建,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面阔约12.8米,进深约33.7米。



田都元帅,俗称“相公爷”,又称田公元帅,为福建、广东潮州和台湾地区艺人供奉的戏神,是海峡两岸重要的民间信仰习俗,闽台两地田公元帅信俗同源同根。


田公信俗文化于2011 年1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福州元帅庙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宫庙之一。至于庙中这位田元帅的身世来历,曾有三次变身,暗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最早的元帅庙约建于宋元年间,其名为“玄坛祠”。玄坛祠供奉的是玄坛元帅赵公明。至于这位玄坛元帅,早期是不受民众欢迎的瘟神之一。福州地属南方,地气湿热、瘟疫流行,故建玄坛祠奉祀瘟神玄坛元帅,取“以瘟治瘟”之义。


田元帅(资料图片)


明洪武帝登基,奉赵玄坛为财神,以掌国库。自此之后,这位玄坛元帅已不管瘟疫事了,玄坛庙的香火开始衰退。从明代至清初的一段时间,玄坛祠被改名为元帅庙。而这位元帅不是别人,就是原先赵玄坛元帅属下的副帅昭烈侯田元帅被“转正”为正帅了。


16世纪中叶,至清乾隆年间,社会安定了近百年,意外地促成了“禅和”斗堂在市民中的风行。福州元帅庙的斗堂为“一心堂”,因地处城市中心,特别引起上流社会关注。斗堂供奉的神亦即庙中田公元帅,但其称号却有很大变化,称他为“会乐天尊”“会乐宗师”“会乐真人”,从社境保护神、驱瘟逐疫神、戏剧行业神而衍化成音乐神,其神也被衍化为“乐神雷海青”了。


相传,唐玄宗被雷海青“凝碧池琵琶掷叛将”的忠义之举所感动,诰封其为“天下梨园都总管”。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又依郭子仪所奏,追封雷海青为“太常寺卿”“田都大元帅”。而后,雷海青被梨园子弟奉为“梨园祖师”“相公爷”,被众多剧种尊为“戏神”。


这位带着忠烈英雄色彩的田公元帅,千百年间备受民间崇仰,渐渐从人变为神,甚至超出了“戏神”的范畴,在闽地乡民中成为了被尊崇的“挡境保护神”,由“戏神”上升为地方保护神。


“恩威显赫”匾(资料图片)


从庙中保存的乾隆甲子年(1744)“兰桂社”和“兰桂联社”分别赠送元帅庙的“乐管钧天”和“鉴殿”之匾额,以及嘉庆十六年(1811)福州伟人林则徐中进士后赠送给元帅庙的“恩威显赫”的题匾,足见元帅庙在福州社会中的影响。这三块古匾额是镇庙之宝,也是研究福州戏曲历史和福州历史名人的珍贵实物资料。

一座城市,总有那么一些传说口口相传,令人啧啧称奇的神话传奇,个个妙趣横生。福州,这座历史古都,千百年来更是衍生出了无数动人传奇。除了元帅路因田公元帅而得名,还有许多坊巷名有趣的很......





能补天巷


据传,旧时闽北穷秀才邝继聪来福州考科举。因手头拮据,在贡院西侧的一条小巷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小客栈住下。一天下起大雨,地上涨满雨水,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他动了动恻隐之心,捡了一根树枝放在蚂蚁集中的地方,救了众多蚂蚁。


考试结束后,考官阅卷时发现邝继聪文章很好,仔细一看,却发现卷子的“天”字,少了一笔,变成“大”字。按规定,文章有错字应列为废卷,考官连呼可惜。后来,考官又翻开考卷一看,“大”字又变成了“天”字,上面的一横由蚂蚁排成,拂掉后第二天再翻开时,发现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考官觉得很奇怪,一问才知其由来,于是不作错字处理,录取他为举人。


第二年,邝继聪中了进士,回福建做官,到福州找这条小巷住下,知县想接他到衙门住,他说:“贵县灯笼虽大无斤两,秤锤虽小压千斤,大小岂能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巷便由此而来。






钱塘巷


钱塘巷位于福州北大路与鼓屏路之间的一条巷子。传说是八仙之一的李铁拐化名林汝光,带徒弟余心发来到此地寻宝。原来这里的池塘是死水,臭味难闻,李铁拐吹了一口仙气,池塘的死水变成了钱,因为满塘是铜钱,钱塘巷名称由此而得。


现在的钱塘巷早已没了窄小狭长深巷旧貌,一段笔直宽广的大路一头连接鼓屏路,一头连接北大路与鼓屏路交接处,就是屏山地铁站出口处路口的省直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盘踞在中段的钱塘小学就如同江湖中的两大“圣地”牵动着无数福州家庭的喜怒哀乐。






后曹巷


后曹巷,闽剧始祖曹学佺故居遗址就在此处。曹学佺在福州历史上很有名,他是明代隆武帝朝的太子太保。他是学者、藏书家,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他曾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广西参议,还曾被授礼部尚书。曹学佺精通音律,曾谱写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因此也被认为是闽剧始祖之一。清兵入闽时,他自缢殉节。据说,曹学佺绝命前,留有“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句而自缢在宅前老树上。


现在的后曹巷是鼓楼有名的“花路”,穿过后曹巷古意十足的牌匾往里走上几步,就能看见连排的花店,虽不如别处精致,但胜在新鲜和实惠。虽是以鲜花批发为主,但如果你只想到单买一束,店家也会十分热情地帮忙挑选,三四十元便能获得的鲜花自由。




福建和台湾隔海相望

闽台文化同根同源

两岸文化交流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心更近、情更浓


部分资料来源:海峡网、福州晚报、《闽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