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可栖,大美无言。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是福州传统手工艺在建筑上的应用与发展,集中体现了明清、民国时期福州地区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旅发展,乘“数”而上。福建省雕刻与设计艺术研究会将传统古建数字化,并以“3D云展厅”全新方式展现,让观者突破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切身感受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的文化魅力。
01展览介绍
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大殿虽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增建周廊下檐,但大殿的主要构件(梁架、斗拱等)仍为初建时的原物,保存唐宋建筑风格,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因南方潮湿多雨,古代木构建筑很难保留下来,在宋代木构建筑本来就保存很少的南方地区,此殿尤显珍贵,是研究古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02作者简介
林成杰,1982年生。自幼受到外公侯水官熏陶培养,1998年师从民间艺人林祥雨,从事传统雕塑艺术,受到台湾工艺大师林正雄和仙游工艺大师吴生敏等多位名师指点;后师从民间老艺人吴荣法(其传承可追溯到清朝初期,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从事古建营造)。2014年成立福建省福源菩提建筑有限公司,承接寺院景区规划设计、宗教佛像雕刻创作等项目。
03创作过程
华林寺大殿为单檐九脊顶抬梁式木构建筑,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面阔3间(15.84米),进深4间(14.70米)。大殿为八架椽屋,共用18根柱子支撑,其中檐柱14根,内柱4根。14根檐柱柱头由间额、额枋纵横连结,形成外层大方形框架结构。
殿内柱子布局采用减柱法,内柱4根,每根高7米,内柱之间,由前后内额、四椽筏纵横连结,形成内层四方框架。大殿四檐及内柱头上均施斗拱,而柱头上更用特别粗大的斗拱承托,梁架斗拱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偷心造,具有唐宋风格。在整个架构中没有用到一颗铁钉。这是华林寺的独特所在。
04线上展览
05参展方式
扫描以下二维码,参加“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系列云展”。
指导单位: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
福州市文化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福州市鼓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福州市鼓楼区文化馆
福建省雕刻与设计艺术研究会
协办单位:
福建工程学院设计学院
媒体支持:
新福建“艺术与非遗”
东方收藏杂志
支持单位:
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
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中青年艺术家专委会
承办单位:
福州市台江区闽派工艺美术发展中心
执行单位:
福建无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福州市朱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